热点议题

进入深度调整期的中国纸业要加快转变 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
时间:2014-03-24来源:中国造纸协会
在《中华纸业》2014产业高层峰会上的讲话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
中国造纸协会理事长
钱桂敬
二〇一四年三月十九日
 
    2014年是实施造纸工业“十二五”《规划》第四个年头。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林业局主持召开造纸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专家座谈会。参会各位专家和企业家,围绕《规划》确定的八个发展目标、七大任务和三个重点工程等内容,全面、系统分析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大家一致认为《规划》实施以来,造纸工业原料结构不断完善、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节能减排效果突出、淘汰落后产能成绩斐然、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有力地促进了造纸工业健康稳定发展。《规划》指导思想明确、目标可行,符合造纸工业发展实际,在引领、指导行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的发布实施,是推动我国造纸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这次评估会实际也是对中国纸业未来发展趋势的研讨会。评估中大家集中讨论了“十二五”《规划》纸及纸板产量的发展目标。《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4.6%。从2011-2012年实际情况看,纸及纸板生产量年均增长5.2%,略高于“十二五”年均增长目标。实现了由高速增长向中低速增长的转换,并进入常态增长的新阶段。但在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影响下,2013年造纸工业生产经营遇到了较大困难,第一次出现了负增长,受此影响,造纸工业“十二五”前三年年均增速不足1.7%,远低于“十二五”4.6%的目标。评估中大家在全面分析造纸工业面临的形势后,形成共识,建议“十二五”纸及纸板生产量目标应下调至3%以下。这个指标和我国经济增长目标底线相比,很显然年均增长率应是较低的。这意味着我国造纸工业在经历超常规,被称之为奇迹的高速发展、实现生产量和消费量双双过亿吨后,经历短暂的中低速发展阶段,在较短时间内便滑入到低速发展的轨道。这标志中国造纸工业进入深刻战略调整期后,迎来了深度调整的新阶段。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冷静思考和积极应对,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和大家共同探讨。
    一、深入分析增速下滑的原因,适应造纸工业进入深度调整期的这一大环境,把精力集中到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上来
    造纸工业经过“十五”、“十一五”追赶型超高速发展,成功解决了供给短缺这一历史难题,实现了产需基本平衡,并进入世界先进国家行列。回顾造纸工业发展历程,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得益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带动。造纸工业通过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大力实施追赶型发展战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依靠大规模投资,迅速扩大产能,并在2008年中国造纸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迎来了产需基本平衡重大转折。由于告别了短缺时代,规模扩张空间被大大压缩,同时以资源、能源、环境等要素为支撑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已大大下降,造纸工业进入发展减速期。在数量主导、规模扩张惯性思维作用下,产能过剩在“十一五”中后期迅速积累并扩大。造纸工业在取得辉煌成绩的同时,也出现了产品结构不合理、中低档产品比例过高、产品结构同质化现象日趋严重;部分产品出现结构性和阶段性过剩;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新产品研发速度缓慢、新的增长点未能真正形成等一系列问题。再加上需求不足,特别是我国出口大幅下降致使商品包装材料需求下降,以及电子出版和无纸化办公对造纸需求的冲击。2013年出现负增长,虽有很多客观原因,但上述问题叠加、集中爆发是其深层次原因。中国纸业2013年首次出现负增长,但主营业务和利润总额均有较好增长,虽是个别年份出现的个例,但充分显示了纸业未来发展趋势,毫无疑问也是纸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标志中国造纸工业进入深刻战略调整期后,迎来深度调整的新阶段。
    中国纸业进入深度调整新阶段,首先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造纸行业发展机遇、挑战,发展环境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要着力转变发展方式。要充分认识到过去长期依靠高投入、高消耗、低成本的增长模式已不可持续。要加快从资源消耗型向全生产要素集约利用型转变。要从依靠扩大投资和规模扩张向依靠技术进步、创新和要素升级上来,要紧紧抓住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这个核心,培育新的竞争优势。第二,新阶段面临保持适宜的增长速度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双重挑战。新阶段的显著特点和发展目标是:在结构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稳定提高的基础上,实现新的产需平衡。因此这种平衡是高水平的产需平衡,其内涵发生了显著变化。新阶段是发展阶段的转换,并非是下台阶,纸和纸板生产总量还会适当增长但增幅不会太高,但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有新的提高,因此加快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是重要任务。建立在新的产需平衡基础上的未来纸业发展,总量增长受限,量的扩张将进一步让位于质的提高。更多的是通过产品和产业链高端化战略来实现存量调整,提升产品质量和档次,进一步提高发展质量和发展效益。要实现这一目标,加快新产品开发、努力培育新的增长点是新阶段极其重要的任务。未来要注重高性能纸基功能材料开发,在特种纸及纸板、电子信息等功能纸开发上取得新的进展;注重高阻隔、安全、卫生食品包装纸与纸板和包装容器的开发;注重生活类用纸市场细分化的深度开发;注重在低定量基础上的包装物结构减重的研究与开发、注重产业链的合理延伸、注重单纯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的转变等。第三,新阶段必须大力推进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本质是用更新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造纸工业技术进步“十二五”指导意见》,力争在新一代清洁制浆技术、创新与集成制浆造纸节能减排技术、高效利用纤维原料的复合型生物精炼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要加大制浆造纸工业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力度,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力争在关键共性技术、装备与控制、低定量化和结构减重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不断缩小与国外先进技术差距,为造纸工业深度调整和加快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为此要加快以企业为主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强“政、产、学、研、用”的结合、加强协同创新。
    二、以降低成本为重点,加快盈利模式的转换,确保进一步提高纸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当前造纸行业正面临增长速度放缓和生产要素成本不断增加,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全面增强双重压力。造纸行业作为传统制造业,原料在成本中超过50%的较大比重,制造加工深度不高、增值不大。虽然造纸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行业,但并不是深加工、高附加值产业。当前市场需求不旺、合理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传统的以“提高质量、降低消耗”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变动成本和以“扩大规模、提高劳动产出率”为主要内容的降低固定成本的盈利模式,遇到极大挑战,必须加快盈利模式的转变。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充分肯定了市场的作用,同时也提出了如何发挥市场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这一核心问题。造纸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流程长、产业关联度大,涉及林业、农业、水利、能源、土地、新闻出版等行业,汇集资金、资源、土地、资本、人才等各类要素于一体,因此如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造纸行业应该做好的一篇大文章,也是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因此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提升产业链价值、提高产出水平、降低综合成本是造纸行业重要任务。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是指对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资金利用率、投入产出率、资本替代人工、人才红利等进行综合统筹、优化,使之综合效益最大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精心设计和科学管理,统筹应用,涉及企业资源配置、产品结构、生产和经营组织方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首先要抓好原料的高效、高值利用,充分利用纤维素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同时要科学合理利用半纤维素,如开发木糖等效益高的附产品。要积极探索黑液汽化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木质素生产生物质化学品和生物质能源,打造生物质向产品转换的产业增值链。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必须降低单位产品投入,提高投入产出率。要抓好节能减排,降低消耗水平,从源头做好减量化工作,使各项消耗尽快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特别要大力降低水耗。目前不少企业吨纸耗水量大,不仅浪费宝贵的水资源,而且直接导致污水处理规模大,设施投资大,这是我国造纸行业单位产品污染治理设施投资远大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同时加大了运行成本。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核心是用最低综合成本、最低消耗生产高附加值,质量最好、市场急需的产品。具体要求是对所需资源、能源、资金、资本、土地等要素,实现最优组合、精细化管理、产生更大效益。全要素劳动生产率在发达国家对经济贡献率超过70%,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不足30%,因此,提高全要素劳动生产率潜力巨大,是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金库。
    三、化解产能过剩是造纸工业进入深度调整新阶段后必须着力解决的重要难题
    一般认为产能过剩是企业最低生产供给与长期均衡状态下实际供给间的差额。一般用产能利用率或设备利用率作评价标准。设备正常利用率一般为79%-83%。超过90%视为产能不足,小于79%则意味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产需矛盾的体现,涉及产品竞争力和属性及市场销售范围。当前造纸行业部分产品中出现产能结构性过剩和阶段性过剩现象。如低档文化纸、低档包装纸、低档卫生纸等属于低水平供给能力过剩,也就是结构性过剩。新闻纸、铜版纸等,因片面、盲目追求最先进大机台和误判市场需要,造成这部分先进产能闲置,这属于阶段性过剩。造纸行业从总体上是产需平衡,不属于产能过剩行业,但部分产品出现产能过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同时近期白板、白卡、生活用纸也相继出现产能过剩的动向,值得警觉和关注。产能过剩引发低价恶性竞争,造成市场秩序混乱,既影响行业形象又影响企业效益,对行业健康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分析产能过剩的原因,可以看到创新能力不足,盲目跟风与模仿、低水平重复建设、同质化严重是其重要原因。同时也应看到产能过剩既是市场竞争的结果,也是产业由成长期进入成熟期的必然表现,其本质是供给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迫切要求供给水平加快升级。经济发展历史经验证明,工业化特征的内需增长空间随追赶型发展完成以后将逐渐变小,工业品增长峰值和总量与经济发展阶段,即人均GDP密切联系,其需求弹性系数也会随人均GDP水平而出现变化。当前我国人均GDP水平已接近工业品增长峰值期到来的临界点,增速放缓和产能过剩这一规律在造纸产业也会得到验证,是规律性的一种表现。同时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分工格局被打破,产能过剩在全球范围内难以在一个较短时间得到解决。造纸行业应认真分析产能过剩原因包括深层次原因,做到科学、理性投资,防止盲目性,提高准入门槛,从源头避免新的产能过剩。当前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存量过剩产能的化解上,要按中央确定的“四个一批”的要求,做好淘汰落后、转型、升级、转移。这是造纸行业优化结构调整必须下力气解决的关键。这里要特别强调“走出去”问题,目前太阳纸业等一批企业,在“走出去”战略指引下,建立海外原料基地和境外办厂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希望有条件企业要加强这方面前期研究,创造条件,开创国际化经营的新局面。
    当前我国经济正面临增长速度转换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复杂情况。受此影响,造纸工业正进入更加严峻的深度调整的新阶段,也可以说造纸工业正进入结构性紧缩期。增长阶段的转换,不仅仅是增长速度的挑战,更重要是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由此可见造纸工业正进入发展关键时期,深度调整是对造纸工业发展的严峻挑战和考验,但也是中国纸业利用倒逼机制的一次重要机遇。造纸行业一定要认真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改革、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加快优化结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素质,促进产业升级。推动造纸工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全面实现造纸强国战略目标而奋斗。